人的肉体生命的传承可以通过生殖繁衍由基因迭代,但精神生命的传承却被搁置了。人的音容笑貌,生前优秀事迹,个人奋斗史,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没有办法代代相传。每个人的优秀品德、功德和精神言语都得以记录和记载。每个家庭的家书、家风和家训得以记忆与传承。家风好,民风醇,社会正气之风自然盛行。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舍身而取义,义不容辞。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面对任何危难,中华民族都会迎难而上,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记载逝者的品德和功德,记录逝者的精神语言,人生谢幕礼庄严而体面,让故有所尊。同时生者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决定着人生终点的方向,在每一个节点,我们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能够做点什么,应该做点什么;生者深情述说对逝者的情感,传统的敬献礼表达对逝者的不舍与尊重,并且立志不忘逝者的养育和教诲,传承家风家训,完成逝者遗愿。从而生者更加坚强,逝者安心离去。科技赋能传统礼仪文化,数字传承生命精神价值。
数字纪念,以家史家风凝聚家族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殡葬文化的进步,从政府到社会都在积极倡导创新祭扫方式,大力推广数字纪念。通过数字生命纪念馆,实现数字化永久储存与精神传承。未来通过打造生者和逝者的“虚拟平行空间”——让其家庭故事、家庭族谱......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为展现生命历程,记录生命精神,传承生命文化。我们搭建了数字生命纪念馆平台,公众可以在平台上为自己的亲人建立独属于自己家族的数字生命纪念馆,并与实体数字墓位进行绑定互联。在馆内可以上传逝者的影像资料,生平故事,也可以虚拟祭扫、代祭直播,还可以写下思念寄语,丰富家族传承条目等用以纪念缅怀的方式。